忧心!孩子欺凌动物怎么办
作者/乔妮﹒E﹒约翰逊 (心理学博士)| 翻译/李代桃
三岁的克里斯托弗的母亲被一声骇人的哀叫吓倒了,她走进卧室,发现儿子正抓住新养的小猫的尾巴在转圈;五岁的约翰的保姆亲眼看到,约翰对着他的狗的耳朵大声地吹喇叭,这可怜虫明显的不安让他幸灾乐祸;利亚姆的哥哥发现,十岁的弟弟正拿着打火机用火烧家里养的豚鼠的爪子。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已经持续有研究表明孩童期对动物的恶行是后期的不良倾向,暴力和犯罪行为最里的预警。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暴力犯罪人员在档案里都有过虐待动物的记录。杀害了13名女性的“波士顿勾魂手”阿尔伯特﹒德萨尔沃在幼时设过陷阱来抓猫犬,再用弓箭射击它们。科伦拜校园枪杀案的枪手埃里克﹒哈里斯和迪伦﹒克莱柏德则以残杀动物取乐为荣。
与此同时,大部分的父母为孩子对动物的恶行——不管是把虫子的腿扯掉还是坐在小狗的头上——感到忧虑。我们对仅仅是一个小孩,就对动物如何恶劣的行为感到费解。是不是真之要为之忧虑?到底是连环杀人犯杰夫瑞﹒达莫之恶行的初萌,还是正常的好奇心和实验心?界线在哪里?
对动物的恶行的动机
很常见的是,虐待动物的小孩曾经目睹过或亲历过虐待。举个例子,数据显示,有30%的经历过家庭暴力的儿童会将同样的暴力转移到他们的宠物身上。事实上,虐待动物和人际暴力的相关性已是广为人知,现在,很多美国社团在对社会服务机构和动物管理机构进行交叉培训,以使动物虐待行为可能暗示其他人际虐待行为的存在的关系引起注意。
关于儿童和青少年对动物的恶行的动机,并未有深入的研究,但一些访谈表明了有一系列的视野外的发育期相关动机。
- 好奇心或探险心(比如,一个年幼或者发育迟滞的孩子用动物作实验而伤害或杀害了它)
- 同伴压力(比如,伙伴们可能对虐待动物进行鼓动,或将之作为入伙的要求)
- 提高情绪(比如,虐待动物来驱赶无聊或宣泄压抑)
- 性向满足(比如,人兽癖)
- 被迫施虐(比如,孩子在更加强势的他人的迫使之下进行对动物恶行)
- 对动物的怜悯(比如,孩子不忍看到另一人对动物施虐而将之杀死以求助之解脱)
- 对动物的恐惧(对一只被惊恐的动物进行先发攻击)
- 被虐待行为的同化(比如,一个受害的儿童可能会将这种倾向视为强势,并转而加害更无助的动物)
- 创伤后期症表现(比如,用虐待动物来重演暴力场景)
- 模仿(比如,复制父母或其他成人对动物的“惩罚性”虐待)
- 自我伤害(比如,利用动物对自己的身体加以伤害)
- 为人际暴力进行预热(比如,在即将发生的暴力之前,对流浪的动物或宠物进行暴力“演习”)
- 心理欺凌的工具(比如,通过伤害表弟的宠物来恐怕他)
欺凌动物:是否存在施虐者特征?
对于儿童虐待动物是否已有特征归类,我并不了解。但是,根据经验法则,用以下的指导方法可以评估问题是否严重,或能够容易去面对,还是有用的。必须注意:以下只是一般法则,对于具体案例应该具体分析。
实验型(1岁-6岁,或发育迟滞者):这种案例一般是学前儿童,还没有认识到有感情的动物是不应该当成玩具一样对待的认知能力。这可能是孩子的第一只宠物,或者他/她并没有多少要如何对待多种动物的经验或教导。
怎么做:在某种程度上,这当然还是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和发育程度。但总的来说,要向孩子解释那样伤害或欺负一只动物是不对的,就如不能伤害或欺负另一个小朋友。父母、照看人和老师的干预式爱心教育(教孩子对动物要和善,关爱和养育)大致是有效促进孩子的虐待动物行为的消失。
“求助型”施虐者(6岁-12岁):此类儿童已然了解伤害动物是不应该的。这种行为不能归因于教育的缺失,而要注意到虐待动物很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的迹象。正如之前所说,很多的研究已经将孩童期的动物恶行与家中的暴力氛围,还有对儿童的人身伤害或性侵害,有关联起来。
怎么做:寻求专业协助。虽然我非常相信父母不需要专业协助,也能处理好孩子平时的情绪波动,但这是例外。在这个年龄段还有意识地伤害动物的孩子的情况并不“正常”。
品行障碍型施虐者(12岁以上):虐待动物的青少年或多或少会牵涉到其他反社会行为——药物滥用,帮派行为,有时候动物恶行会与不良少年团体有关联(入伙标志或同伴压力),而还有些情况这样是为了排遣无聊或满足控制欲。
怎么做:马上联系专业人员。尽你所能,从朋友圈,家族圈或学校方求助。
底线
并不是所有的动物凌虐行为就是某人要成为杀人狂魔的标志。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他们充沛的精力和好奇心就会导致对宠物的恶行,偶然的犯错是可以原谅的,要记得对孩子进行对动物的关爱共处教育。
不过,将宠物囚禁在封闭的空间里,在和父母闹矛盾后粗暴地鞭打宠物,或对动物受苦时幸灾乐祸,这些“红灯”标志表明需要专业的介入。在孩子有自主意识,已经知道他所作所为的错误仍然为之——并多次重演的时候,这种介入是极其有必要的了。
(2011年4月27日刊载于《今日心理学》网站《人类方程式》专栏,原文链接)
Copyright of picture @fineartameri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