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年五年,走过蓝色大门需要多少时间?

PART I

在看完电影后没看相关影评前自己先写一段,防止别人左右我的想法。

夏天,我们只是在蓝色的大门前停留了那么一会,就只是那么一会。我们有穿过了这个蓝色的大门了吗?
似乎当初是冲着张静初的名字去找一部叫做《蓝色夏恋》的电影的。于是在迅雷上下载了一部,搁置着。而在电影的第五分钟出现《蓝色大门》的名字时,我放弃了去寻找张静初的影子。孟克柔听完林月珍倾诉对张士豪的爱慕,我知道这又是一部肯定穿插着女孩爱女孩的情节的电影。不过我没有关掉电影,我还是看下去,想把这部有少女电影的嫌疑的台湾小制作影片看完。
首先让我舍不得放手的是导演绝对是有意识地把音乐和场景的表现融合在一起(我敢肯定)。重复而有所变化的动作,不肯改变的同一句追问,感觉如同看一部小音乐剧。如同轻缓的女声独唱,伴奏很浅、没有鼓点的那种。孟克柔与张士豪在篮球场观众席上的推搡,还有两人用脚蹭着那封粘在地面上的信,简直就是一出出不说话的舞台剧。
再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孟克柔的神经质表现(其实不算是神经质)。我个人对这种类型的角色深感兴趣。她率性,还有隐藏的不肯承认的那一点点彷徨。最后的放手,我想,其实她已经站在蓝色大门之外,等着正在跨过去的张士豪,还有不知道还要等多久的林月珍。是的,她其实已经跨过去了,根本不需要一年三年五年。她最后的笑容,盛放得没有顾忌。
影片中的某些台词必定起到十足的煽情作用,也正是电影的骨头。不过对我没有起作用,因为觉得那些话语来得非常的自然,与其它的台词起的作用并没有更加重要多少。不过能够说明那些烦恼的来源的是孟克柔的“因为每个人不可能和你一样”。虽然普通,导演似乎也没有强调这句话,但不幸的是,我喜欢这一句。
还有,体育老师的那一段,是情节的一部分,但看起来更像是拿来开玩笑的。是在自嘲人老了心仍在开着花的可笑吗?
先写这么多,在没有准备的情况看了一部台湾电影,而且之前完全不了解。明天有时间再深入调查调查,装得更权威地胡说一通。是好电影,比什么《斯巴达与三百勇士》《蜘蛛侠3》好多了。
祝中国电影(或中文电影)继续小家子气,不要装,披上的毛皮始终不是自己长出来的,迟早都会掉下来,落个光秃秃的,多难看。
明天继续写,睡了。
2007年6月17日午夜

PART II

继续写。
找了相关的资料简介来看,汗,原来《蓝色大门》的别名就是《蓝色夏恋》,看来当初以为张静初会出现是个误解。很多女生都喜欢看这部电影,将其归类少女电影也不过份。电影插曲原来有陈绮贞的《小步舞曲》,竟然听不出来。还有一首主调,Accidentally Kelly Street,Frente的,不过只是耳朵舒服,不足够打动我。
果然不出我所料,迷住观众的很多都是那些台词。比如“我叫张士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它社”等等。不过让我觉得它是好电影并不是因为这些台词。昨晚说过了,不说了。
看一部电影比看一本书容易多,因为导演允许观众对自己在一定范围内的不尊重。而书籍的作者,总是有足够强烈的自尊心,不肯让读者胡扯,对玩笑过于敏感(不是说我,确实很多人是这样)。所以我才对电影不够感兴趣,宁愿沉溺在一本书中,消耗脑力去解读作者。
而写影评,并不是以解说一部电影为目的,总是最大地染上了写影评的人的影子。比如,我在想这些东西的时候越扯越远,最后连电影本身也不再提及,只是忙于说教。对,“经历什么样的事,就会成为什么样的大人”。写什么样的影评,就会让别人看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是经常看报纸就会喜欢上专栏的作者一样的道理。
对电影本身的评论到此为止,幸亏我没有像其它人一样因为这部电影回忆起该死的青春,只是一部电影。雁渡寒潭,雁过不留影。还没到那个矫情的年纪。
写完了,又一部失败的影评。感觉好像在说废话。
2007年6月17日10:21

Extra links:
官方网站 imdb 豆瓣 mtime VeryCD Google It!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