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突然落下的夜晚/灯火如隔世般阑珊/昨天己去得很远/我的窗前己模糊一片/大风声/像没发生/太多的记忆/又怎样放开我的手/怕你说/那些被风吹起的日子/在深夜敲打我的心
日子快消失了一半/那些梦又怎能做完/你还在拼命地追赶/这条路究竟是去哪儿呀/大风声/像没发生/太多记忆/又怎样放开我的手/怕你说/那些被风吹起的日子/在深夜敲打我的心/噫呀/时光真疯狂/我一路执迷与匆忙/依稀悲伤/来不及遗忘只有待风将她埋葬/噫呀/待风将她埋葬/噫呀/我们曾在路上
–《且听风吟》,朴树 词曲
二
那么长的一段路过去了,在我的身后,是春天里潜伏的雨水,夏日中摇曳的枝条,如一个小树林,生长在我走过的路上.我己无法回望,我知道,从我头顶越过夕阳的候鸟将要飞到更温暖的南方.在歌声和舞蹈中消磨的日子不复,散场了,观众带着疲倦的双眼离开个黑暗的剧场,只剩下我和旁边的优伶们在舞台上一次又一次地不知疲倦地重复同一场戏.一些记忆被舞台上的幕布卷起,在舞台上将重现昔日的场景.
从一个梦走进另一个梦,你也不曾痛苦过,只不过得到破碎的梦幻罢了.
三
我在今年初有幸读到了大江健三郎的《庆延元年的足球》。根所蜜三郎与根所鹰四的形象依然震撼着我的心。”你们的存在就是对你们的复审!”死者与生者的界限骤然被这句话如被橡皮般擦掉。无论生者,死者,都一直在企图超越自己。有些东西随着时空的推移,埋伏到了心的下面。然而经历煎熬般的夏天,重逢这如春的秋,一切就全部再现。根所鹰四的死,不是完结。就如要再度经历酷寒的冬天,它将再度苏醒。
四季即是轮回。我们忘却了去年的夏天,来到了今年夏天,那么熟悉的感觉,在人你诧异的表情前再现。
四
还有未来得及遗忘的,我们都要笑着把它们埋在即将落下的大雪里。
五 多事之秋
在八月的最后一夜
村庄的灯全都熄掉了
即将进入深秋了
这是谁的宣告
若梦在这一夜碎裂
我将无悔回归契阔的故国
这一夜风若乱起
将会召集一切于我唱的歌
这场秋雨下得无穷无尽
黑夜里的星星都闭起了眸子
一个寡妇不顾一切地冲了出去
呼唤她死去的猫的名字
六
或许要作个总结的,但它毕竟未曾完结过。若你在深秋的早晨的河岸醒来,一层薄雾遮住了你的双眼,我此刻正裸着身体,在流淌的河水中歌唱。
2004.9.11
关于《秋》的阐释
《秋》并不是描写了自然的秋或给人的心理境界,我写的是心灵之秋。
秋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一年便是生命。”春天是点燃,夏天是燃烧,秋天是熄灭,冬天是收拾。”这便是我对四季的一个印象。
我对季节并不存在任何偏见。春天夏天,我热爱那新生的希望,热烈的青春;秋天冬天,我坦然走进寒冷坦然走进黑夜。每个季节都包含了一位神祗,因此总让我崇敬。
季节包含了一种人生态度。
我从不擅长写实。一些本是美好的事物就这样摆在面前,我所做的是去写心灵的感受,若死板地运用词藻去重现景物,在我看来,美的东西也变成了死物了。
它写的只是一种心灵体验。记忆是何时开始的,又怎样慢慢地走得平稳,又何时突然嘎然而止,结局亦随之湮灭。或许有部分人心中便有这样的体验。我们在传说着己发生了的故事,却总是触及不到结局。因为一切都是无尽的。
写文章,我认为,先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再试图去叩击他人的心灵。记得古希腊某哲人说过,艺术作品若要感动读者,就必须先感动自己。我深以为然。可若不够恰当表达--如我这样--就成了”玄言派”--整天说胡话的人--了。这正是我的缺点,因此我总不轻易公开自己的文字。
2004.11.8 早 记
注:在高二时学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后,梁梅老师叫我们以”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我一如既往,和高一时一样写下这么一篇作文。可梁梅和王中元不一样,她在课堂上带着批评的语气说”班上有人在模仿新概念作文””考试作文不能这样写”,我听了很愤怒,我从不模仿那什么混蛋郭敬明的文风的,她竟然把我和那东西相提并论。于是我又写了一篇后记解释我的写作目的。